再見香港,你好台灣。
我已經於五日前以「就業金卡」的方式來到台灣。請多多指教,台灣的朋友。
有許多人問我是否移民,我其實並未確定。因為我預視自己未來應該會花很長時間繼續四處走走。但至少應該會住上兩三年吧!以後的計劃或許有變也說不定,可能也會繼續想在台灣。以後再說。
去年因武肺引致台灣封關,遲遲無法出發,台灣書展什麼都被取消,還有之後錯過的展覽。這段時間很感謝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爸爸,由2019年起話題多了很多,關係好了很多。最後我倆獨處時,他送我的話也令我很意外。
他說他很對不起我,因為他在香港生下我後(我當年未滿二歲,沒有香港的記憶),帶全家人去日本打滾多年,原以為能一直讓我們在日本待下去,讓我永遠不必意識到那些歷史的煩腦,不必理會祖先的事,天真地成為純粹的日本人。但最終因他的失敗,全家人不得不去趟內地站穩腳再輾轉回港。那時的父母亡羊補牢地解釋離開日本的原因以及我實際的出生地,嘗試說服我離開的理由,令我陷入困擾。
其實後來的人生正是我很好的思考機會吧。各式各樣的種族問題,使我很早就對基於成見的喜愛或厭惡不以為然,亦使我比較早開始思考,了解世界、歷史、各種人的想法。尤其是在內地誤被視作日本人的經歷,曾受過不少肉體的痛,但不曾滋長成什麼童年陰影,反而令我對世界更好奇。這些在之前也說過很多,在這不重提了。
而且,人類的好奇心,不是被他人說說就能壓抑的,即使真的繼續住在日本,我相信我始早也會想問爸媽的過去吧。小孩子的可能性很大,想像力和好奇心也是。有些事真的瞞不過去,更何況是會人生最根本的一道題:「我是誰?」
所以,關於來到台灣後的身份認同,基本上沒有擔心過,因為上述家庭背景,該迷失的早在八九歲就迷失過,也早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只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能四海為家。學習適應、入鄉隨俗是從小就學懂的事,搬家搬過不下十次,不懂就學,虛心請教,永遠不要裝大爺,丟盡一個地方或民族的臉。
每一個族群的個體,在外地的待人處事均會被世人吸收並累積成為世人對這個民族的一種觀念。因此,這個民族如果被世人發現過多厭惡行為上的雷同,這種認知將會化作一種成見,讓本不具備這些厭惡性特質的族人承受壞印象,需要花費更大的時間成本證明自已的正常。成見的產生不能輕易以一句「種族平等」就能化解的,需要每一個代表民族的個體身體力行證明自己的質素,透過漫長的社交生活改變世人對一個民族的既定印象,才能慢慢化解。
因此,希望我能與其他因此次移民潮而來台的真‧香港人一起做好自己,讓「香港人」成為值得被世界尊重的族群。
話說回來,來到台灣最鬆一口氣的事,就是「被消失的香港」的法語版快將出版,法國的出版社不必再擔憂我的人身安全,可以全力宣傳書本。
爸他最後祝福我,覺得我是比他有才能的人,一定能比他走得更久更遠。
「這次出去就不要回來了」。
他說。
先前因為生活壓力,產量低了很多,來到台灣後很多期待及想像,感覺又要高產起來了。以後展覽也好、簽書會也好,自然相遇也好,到時再見!
寫於721 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兩週年